在全球基建熱潮和“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設備進口已成為工程機械企業升級裝備、降本增效的關鍵途徑。但不少企業發現,進口一臺挖掘機或盾構機的總成本,可能比報價單上的數字高出20%—30%。這背后究竟藏著哪些費用?2025年設備進口又有哪些新規則需要警惕?
圖片來源:攝圖網
設備進口成本構成:看得見的“明賬”和看不見的“暗賬”
一臺價值100萬美元的盾構機,到廠價可能變成150萬美元。這多出的50萬美元,主要花在以下環節:關稅,2025年工程機械最惠國平均稅率為8.9%,但具體稅率需根據HS編碼確定。例如履帶式起重機(HS8426.41)關稅為6%,而混凝土泵車(HS8428.90)則高達12%。增值稅,統一按13%征收,若設備涉及消費稅(如柴油動力機械需加征1%-4%),還需疊加計算。 反傾銷稅,針對特定原產國設備,如某類德國產隧道掘進機需加征22.5%。
物流“連環套”費用: 國際運輸,2025年中美航線40尺集裝箱運費約$4500,比2023年下降35%,但仍波動劇烈。港口雜費,包括碼頭操作費(THC)、文件費等,約占貨值的0.3%-0.8%。內陸運輸,超限設備需申請特種運輸許可。
隱形成本“刺客”
滯報金:超過申報期限每天加收CIF價格的0.5‰。比如價值$80萬的設備延遲10天申報,需多繳¥2.8萬。查驗處理費:海關查驗產生的吊裝、倉儲費,每小時¥400-800。某企業進口礦山破碎機因歸類爭議滯留3天,額外支出¥1.5萬。技術整改費:舊設備若不符合國標,改造費用可能達設備價值的5%。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有什么辦法可以有效的控制設備進口成本呢?
政策紅利要抓?。?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軟雅黑;">自貿協定降稅:2025年新增柬埔寨、烏拉圭等3個零關稅國,進口東盟產壓路機可省6.8%關稅。增值稅減免:符合新基建目錄的設備(如智能盾構機)可申請30%增值稅減免。關稅擔保:憑銀行保函可延緩繳稅,緩解設備進口資金壓力。
數字化服務:AI智能歸類、區塊鏈通關、物流可視化都是好幫手。
設備進口從來不是簡單的“到岸價×稅率”,而是一場涵蓋政策研判、技術適配、風險防控的綜合較量。2025年,誰能用好數字化工具、吃透政策紅利、玩轉綠色轉型,誰就能在這場設備進口成本博弈中占據先機。畢竟,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是利潤表上實實在在的數字。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4006979616,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