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最新統計顯示,2025年1至2月,我國機電產品進口額達10,00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成為前兩月貨物貿易中為數不多的亮點。同期,我國貨物進口總額同比下降7.3%,機電產品的逆勢增長凸顯了我國在高端制造和高技術領域的強勁需求,以及全球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
圖片來源:攝圖網
機電產品成進口增長“主引擎”
數據顯示,機電產品進口額占同期貨物進口總額的37.6%,成為支撐進口規模的重要力量。其增長主要由以下領域拉動:
集成電路:進口量達834.6億個,同比增長6.3%;進口額4022.8億元,增長3.9%。
作為電子制造和出口加工的關鍵零部件,集成電路進口量價齊升,反映國內半導體產業鏈需求旺盛,同時出口導向型產業(如智能設備)對上游芯片的依賴顯著。
計算機產品:進口額達866.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6.2%。
分析指出,國內企業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如智能家電)以及數據中心建設加速,推動了計算機設備及零部件的進口需求。
高端制造與航空領域: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飛機等高附加值產品進口增長顯著,顯示國內高端制造業升級及航空運輸需求的回暖。
結構性亮點與未來展望
高技術產業持續發力:計算機與電子設備等機電產品進口增長折射出國內產業升級需求。例如,AI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出口(汽車零部件進口需求上升)等,均依賴高端機電產品的支撐。集成電路進口增長與二極管等部分半導體產品進口下降形成對比,顯示國內對高端芯片的依賴度進一步加深。
全球供應鏈與出口聯動:機電產品進口與出口高度關聯,部分進口商品(如電子元件)用于加工后出口,支撐了前兩月機電產品出口增長5.4%(如智能家電出口增長15.4%)。
未來趨勢研判
積極因素:全球半導體周期復蘇或進一步帶動集成電路等機電產品進口需求;國內智能制造、新能源等產業升級將維持對高端機電產品的剛性需求。
潛在風險:若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電子設備及零部件需求可能承壓;國際貿易摩擦(如美國關稅政策)或影響進口結構。
2025年前兩月的進出口數據表明,我國正通過高技術產品進口與產業升級,逐步擺脫對傳統大宗商品的依賴,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機電產品進口的“韌性增長”不僅反映了國內經濟轉型的成效,也為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提供了重要支撐。未來,這一趨勢或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外貿結構優化與高質量發展。
- 上一篇:技術加持下的會展新形態
- 下一篇:出口運價持續承壓 SCFI九周連跌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4006979616,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