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格局風云變幻,地緣政治沖突頻發,中國海運市場在這樣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砥礪前行,呈現出多維度交織的發展態勢。既有政策紅利與新興市場崛起帶來的機遇,也面臨貿易壁壘與運力結構調整的挑戰,市場表現可謂機遇與風險并存。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國際海運市場需求層面,復雜的市場形勢盡顯無遺。全球經濟復蘇步伐雖顯緩慢,但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的活力,為國際海運市場注入了新動力。這些國家對能源、原材料及制成品的旺盛需求,直接帶動了相關海運航線貨物運輸量的攀升。特別是 “一帶一路” 倡議的持續深化,讓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愈發緊密,以中歐班列銜接的陸海聯運通道為代表,相關國際海運航線貨運量始終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然而,貿易保護主義浪潮席卷全球,部分國家頻繁調整貿易政策,加征關稅、設置貿易壁壘等措施不斷出臺,使得進出口企業運營成本大幅增加,海運貿易量隨之受到沖擊,以美國為主要目的地的多條海運航線需求顯著下滑。
國際海運運價走勢猶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上半年伊始,受紅海危機持續影響,船舶被迫繞行,運輸成本急劇上升,但市場運力階段性過剩的局面,使得成本壓力未能有效傳導至運價,部分海運航線運價不升反降。進入年中,隨著貿易窗口期的短暫開啟,中美貿易中 “搶運潮” 爆發,美西、美東等國際海運航線運價如火箭般迅速飆升。南美等航線也因供需關系的劇烈變動,運價水漲船高。不過,澳新、日本等特定國際海運航線,由于市場供需結構的特殊性,運價始終在低位徘徊,未能跟隨整體市場上揚。
海運運力供給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上半年,全球干散貨船現有運力持續增長,但新船交付與舊船拆解節奏在不同時間段、不同船型間存在顯著差異。預計 2025年,中小型船舶將成為運力交付的主力。這種運力結構的調整,對國際海運市場影響深遠:對于高附加值、小批量、對運輸靈活性要求高的貨物,中小型船舶運力增加提供了更高效的運輸方案;而對于煤炭、鐵礦石等大宗貨物的長距離運輸,大型船舶運力的相對穩定與否,直接關系到運輸成本與效率。航運企業也積極應變,通過航線優化、聯營合作等方式,不斷提升國際海運運力利用效率。
國際海運產業鏈下游的港口運營,成為上半年市場的一大亮點。中國主要港口憑借完善的基礎設施與高效的運營管理,貨物吞吐量與集裝箱吞吐量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以寧波舟山港為例,今年1至4月集裝箱吞吐量超1356.82萬標準箱。這一成績的取得,既得益于貿易量增長帶來的自然紅利,更離不開港口自身的主動變革。通過加大自動化裝卸設備投入、優化港口作業流程,船舶在港停留時間大幅縮短,吸引了更多海運船舶掛靠。同時,港口積極拓展內陸物流網絡,大力發展海鐵聯運等多式聯運模式,有效擴大了貨源腹地,提升了國際海運樞紐競爭力。
回顧 2025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海運市場在全球經濟與政治的雙重考驗下穩步前行,市場需求、運價、運力供給與港口運營等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勾勒出復雜多變的行業圖景。展望下半年,國際經濟形勢、貿易政策走向以及地緣政治沖突仍充滿變數,中國國際海運市場唯有保持敏銳洞察力,及時調整發展策略,才能在波譎云詭的市場環境中,把握機遇、化解風險,續寫行業發展新篇章。
- 上一篇:中資企業于南美投資建廠的貿易方向探索
- 下一篇:數字貨幣在我國的發展情況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4006979616,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