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國參議院以68票贊成、30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天才法案》,標志著全球穩定幣監管邁入新紀元。
圖片來源:Pexels
一、監管競賽:從立法到執行的全球博弈
美國《天才法案》的推進具有標志性意義。該法案明確將穩定幣定義為“用作付款或結算的數字資產”,既非傳統貨幣也非證券,這一法律定位為合規發展掃清障礙。據渣打銀行測算,若法案落地,穩定幣總規??赡軓漠斍暗?300億美元飆升至2028年的2萬億美元,其中1.6萬億美元將直接轉化為美國短期國債需求。
香港《穩定幣條例》則展現出差異化路徑。條例要求儲備資產市值須始終覆蓋流通面值,并強制第三方審計機構進行月度驗證。京東集團已作為首批機構入選香港金管局穩定幣發行人沙盒。這種“監管沙盒+牌照制”的模式,既保持金融創新活力,又通過儲備資產透明化、贖回機制標準化等舉措防范風險。
二、市場變局:傳統金融機構加速入場
穩定幣的合規化進程正引發市場格局重構。全球第二大美元穩定幣USDC的發行方Circle在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暴漲168%,市值突破300億美元,成為“穩定幣第一股”。這標志著加密貨幣資產首次獲得主流資本市場認可,其示范效應已傳導至A股市場,四方精創、海聯金匯等概念股連續漲停。
傳統金融機構的入局更為引人注目。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正評估穩定幣在證券結算領域的應用;沃爾瑪、亞馬遜則探索發行企業專屬代幣,用于供應鏈金融和會員積分體系。這種“科技巨頭+傳統金融”的雙重發力,正推動穩定幣從加密貨幣交易媒介向主流金融基礎設施演進。
三、風險暗涌:儲備資產與監管套利難題
BIS研究顯示,若5個交易日內有35億美元凈流入穩定幣,將壓低3個月期美債收益率2-2.5個基點。這種聯動效應在美聯儲加息周期中可能引發負反饋循環。
盡管多地要求1:1資產抵押,但審計標準、信息披露頻率存在差異。某穩定幣項目曾因儲備資產中商業票據占比過高,在市場恐慌時遭遇擠兌。這種風險在跨境場景中更為突出,不同司法管轄區的監管差異可能成為風險傳導通道。
四、未來圖景:數字貨幣時代的“新基礎設施”
央行行長潘功勝在陸家嘴論壇指出,區塊鏈技術正推動央行數字貨幣與穩定幣融合發展。香港金管局推進穩定幣與快速支付系統(FPS)互聯;新加坡則測試Ubin項目與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互操作性。這些實驗預示著,未來的貨幣體系可能是法定數字貨幣與合規穩定幣共生的混合形態。
在這場數字貨幣革命中,穩定幣已超越“加密資產”的單一屬性,演變為全球金融監管競爭的關鍵賽場。誰能率先建立透明、高效、安全的監管框架,誰就能在數字經濟時代掌握貨幣流動的規則制定權。對于投資者而言,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領域,既需要關注立法進程帶來的制度紅利,更需警惕儲備資產透明度、監管套利等潛在風險。穩定幣的故事,才剛剛翻開序章。
- 上一篇:中國設備,走向世界
- 下一篇:國際物流如何激活全球貿易潛力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4006979616,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