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國際物流市場就不斷出現大規模漲價、爆艙、缺柜等各種情況。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更是在去年12月底達到1658.58點,創近12年來新高。
近期的地緣政治因素再一次讓國際物流、供應鏈成為行業內關注的焦點。雖然各方也都在積極調整并給出應對方案,但今年國際物流特高價和擁堵的特點依然存在并影響著國際社會發展。
總的來說,疫情帶來的全球供應鏈困境會涉及到各行各業,國際物流業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必然要繼續面對運價高位波動、運力結構調整等狀況。在這一復雜的環境中,我們更需要掌握國際物流的發展趨勢并探索發展方向。
一、運力供需矛盾依舊存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后刪除)
國際物流業一直存在運力供需矛盾的問題,這兩年這一矛盾還在不斷加深。疫情爆發更是使運力矛盾激化、供需緊張加劇。國際物流的集散、運輸、倉儲等環節都無法及時高效地進行連接。船只和人員均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缺箱、缺艙、缺人、運價不斷攀升、航線港口擁堵等成為大難題。
2022年,全球很多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經濟恢復措施,相對緩解了國際物流壓力。但由運力配置與現實需求之間的結構性錯位導致的運力供需矛盾,基于糾正運力錯配短期內無法完成,這一矛盾今年會繼續存在。
二、行業并購整合增多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后刪除)
在過去兩年間,國際物流行業內的并購整合大大加快。小型企業間不斷整合,大型企業和巨頭則擇機收購,如Easysent集團并購Goblin物流集團、馬士基收購葡萄牙電商物流企業HUUB等,物流資源不斷向頭部靠攏。
國際物流企業間的并購提速,一是由于潛在的不確定性和現實壓力,二是源于部分企業在做上市的籌劃準備,需要拓展產品線,優化服務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提升物流服務的穩定性。
三、新興技術持續投入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后刪除)
受持續的疫情影響,國際物流面臨諸多問題,如業務開展、客戶維護、人力成本、資金周轉等。部分中小微國際物流企業開始尋求改變,借助數字化技術就是很好的方式,有的企業則尋求與行業巨頭或國際物流平臺等合作,從而更好的為業務賦能。
四、綠色物流發展加快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后刪除)
近年來,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當前國際物流綠色低碳轉型加速已成為行業共識,“雙碳目標”也不斷被提及。我國計劃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其他各國也都出臺相應目標,綠色物流將成為一條新的賽道。
來源:跨境知道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后刪除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4006979616,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