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織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跨越農業和工業兩個生產領域,涉及棉花生產、軋制、紡織、織物、印染、服裝和終端消費,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從國內供應來看,我國棉花種植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和新疆,其中新疆約占全國總產量的45%,黃河流域約占全國總產量的25%,長江約占10%。進口方面,我國棉花進口采用配額制。根據世貿組織協定,中國每年進口89.4萬噸棉花,實行1%的優惠關稅;除配額外,進口棉花應征收5%-40%的滑準稅?;瑒訙识惖恼魇障喈斢跒檫M口棉花價格設定了底限,旨在減少進口棉花對國內棉花市場的影響,確保棉花農民的收入。然而,由于我國棉花產量與棉紡織行業需求之間存在近300萬噸的差距,這意味著無論棉花價格如何,通過支付高額滑動準稅進口棉花剛性需求都超過200萬噸。配額制度和滑準稅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利用市場手段進行資源配置,導致我國棉紡織行業成本高。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后刪除)
棉紡織行業生產所用的原料有棉纖維和棉型化纖,其產品有純棉紗、純化纖紗和各種混紡紗等。棉紡織系統根據原料質量和成紗質量要求,分為普梳系統、精梳系統和廢紡系統。普梳系統一般用于紡織粗、中特紗,用于編織普通織物;精梳系統用于紡織高檔棉紗、特殊紗或棉與化纖混紡紗;廢紡系統用于加工價格低廉的粗棉紗;化纖與棉混紡系統聚酯(或其他化纖)與棉混紡時,不能在梳理過程中混合加工。需要在頭道并條機(混合)上混合。為了保證混合均勻,需要三條并條。
近年來,紡織新材料大力推進高性能、功能、多元化、生態化。先進的棉紡織行業材料技術發展到高端工業紡織品、新型功能紡織材料和生物基化纖維。新型前沿纖維材料品種不斷擴大。目前,以相變儲能粘合劑智能纖維、光變色再生纖維素纖維、蓄熱聚丙烯腈功能保暖纖維、模擬人體器官中空纖維為代表的智能仿生纖維逐步啟動;靜電紡織納米纖維、納米改性聚苯硫醚纖維、生物納米纖維和碳納米管在理論研究和應用上取得突破。
如今,棉紡織行業戰略升級轉型迫在眉睫。棉紡織行業的轉型必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自主創新品牌升級、新興產業深度整合、專業市場與產業集群互動等方面進行。非棉纖維的加工量已遠遠超過棉纖維,達到70%以上。紡織新材料作為十四五新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棉紡織行業的多元化、功能化、新穎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來源:網絡綜合信息
如有侵權告知刪除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4006979616,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