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政府宣布對多國實施差異化關稅政策,引發國際社會對全球貿易秩序的深度關切。據公開信息顯示,當地時間4月3日,前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行政令,宣布自4月5日起對全球貿易伙伴實施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進一步加征高額關稅。其中,中國商品關稅上調至34%,歐盟商品為20%,越南高達46%,中國臺灣地區32%,日本24%,印度26%,韓國25%等。同時,對進口外國汽車加征25%的關稅自4月3日起生效。
這一系列舉措被廣泛視為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的延續,其直接影響已波及全球產業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前警告,關稅壁壘的陡然升高可能加劇全球通脹壓力,削弱企業投資信心,并對發展中國家出口造成沖擊。世界貿易組織(WTO)也表示,此類單邊行動與多邊貿易規則背道而馳,可能引發連鎖報復性措施,進一步損害全球經濟復蘇進程。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方明確反對單邊主義行徑
中國商務部在回應中指出,美方此舉嚴重偏離了國際規則框架,既無視多邊貿易體系歷經數十年談判形成的平衡機制,也忽視了美國自身長期從國際貿易中獲取的經濟紅利。商務部強調,加征關稅不僅違背自由貿易原則,更構成對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的破壞,本質上是“以鄰為壑”的霸權行徑。數據顯示,美國對華加征34%關稅的范圍覆蓋了2000余種商品,涉及機電、紡織、化工等多個領域,直接影響中美兩國數千億美元的貿易額。
企業成本攀升,供應鏈承壓
跨國企業首當其沖面臨成本上升壓力。例如,歐洲汽車制造商在美銷售成本因25%的汽車關稅增加約50億美元,部分企業已考慮將生產線轉移至墨西哥或加拿大以規避關稅。中國制造商則需應對原材料進口成本上漲,有分析指出,34%的關稅將使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價格平均上漲12%-15%,部分中小企業可能被迫退出美國市場。此外,越南等新興市場因46%的關稅壁壘,其紡織品對美出口優勢或將被削弱,進而影響全球供應鏈布局。
國際社會呼吁回歸理性對話
面對貿易摩擦升級,國際社會普遍呼吁通過協商而非對抗解決分歧。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表示,單邊關稅措施無助于解決貿易失衡問題。日本經濟產業省則警告,日企在華投資可能因關稅波動而放緩,進而影響全球半導體和汽車產業鏈的穩定性。多國專家指出,全球GDP的3%以上與貿易相關,保護主義政策將導致各國經濟增速普遍下滑,最終損害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經濟體利益。
當前,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關鍵考驗。如何在保護本國產業與維護開放市場之間取得平衡,已成為各國決策者必須直面的課題。正如聯合國貿發會議所言:“關稅戰沒有贏家,唯有通過對話與合作,才能為全球經濟注入持久信心?!?/span>
- 上一篇:供應鏈服務重塑產業生態的隱形力量
- 下一篇:全球海運價格4月飆升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4006979616,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在線咨詢